评估大修成效的 6 个关键阶段

发表于 8月 8, 2025

简介

虽然大修的成功通常以安全绩效、是否按时交付以及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完成等指标衡量,但质量目标同样至关重要。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:在如此紧迫的大修周期中,如何在保证安全、及时交付和控制预算的同时保障质量?

2010 年 4 月,美国华盛顿州阿纳科特斯市特索罗炼油厂 (Tesoro Petroleum Refinery)因设备故障和维护不善发生爆炸,导致 7 人遇难。调查发现,此次灾难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,工人严重违反质量管理规定,未对一台热交换器进行充分检查。

虽然大修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,但 2010 年 4 月特索罗工厂爆炸等重大事故却为行业敲响了安全警钟。调查发现,事故原因在于关键设备检查被忽视,这凸显了高度重视质量问题的紧迫性。

尽管并非所有疏漏都会酿成灾难,但它们足以对企业的财务和运营造成损害。在大修期间或结束后,常常暴露出作业执行不到位的问题,进而导致大量返工、开工延误和装置跳闸等事件,引发生产损失。这些问题不仅可能显著延长大修周期,还可能进一步扰乱正常的生产节奏。

解决之道非常明确:除了确保安全外,企业还必须在大修的前期规划和准备阶段将质量管理列为优先事项。重视质量不仅是保障长期稳定运营的关键,更是培育持续改进文化的重要基础。

企业必须将质量管理融入大修管理的各个环节,以有效应对大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。

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周密的计划、实施严格的监控措施,并建立健全的验证机制,从而保障大修成效,推动卓越运营的实现。只有在各个阶段始终坚持质量为先,企业才能有效防范潜在风险,并为持续稳定的运营成功奠定坚实基础。

图 1:大修期间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

图 1:大修期间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

结论

质量管理是大修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,是保障大修工作安全、准时完成和运营可靠性的基石。

通过在各部门引入行业领先最佳实践、结构化流程和针对性指导,企业能够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,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推动跨职能协作。

通过引导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并持续提升员工能力,企业能够在整个大修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的质量绩效。这种一体化解决方案 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,还能强化企业主动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,从而确保各环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受影响。

鉴于以往事故(如特索罗炼油厂爆炸)的教训,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质量保证措施,通过采用结构化工具(如检验与测试计划、每日质量报告)以及制定全面的材料检查规程,强化责任落实,推动持续改进,并促使团队主动解决潜在问题。

企业可运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,确保各项标准在大修全过程中得到有效贯彻。 例如,通过可视化看板追踪停工检查点,并结合质量审核实现实时监控;同时,借助应急预案框架,团队能够从容应对突发状况。依托这些工具,企业可构建起协调统一的管理策略,推动大修项目的高效执行,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中断。

综上所述,将质量管理融入大修项目的各个环节,不仅是一项必然选择,也将成为企业的战略优势。

采取该方案的企业不仅能立即提升项目绩效,还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随着行业的发展,坚守质量承诺将成为实现可持续成功和卓越运营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