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 年,全球石油、天然气和能源行业共发生 17 起安全事故,造成 27 人死亡(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,2023 年)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 78% 的死者为承包商员工,这一比例自 2019 年以来持续居高不下。

该数据凸显了承包商队伍日益严峻的安全隐患,作为能源运营的关键环节,其商业模式至关重要,然而承包商却长期面临着影响安全、企业文化和作业绩效的持续风险。
本文系统探究承包商事故成因,深度解析现存挑战,并提出贯穿"领导力-管理-风险防控"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。该体系将安全要素嵌入承包商全生命周期管理:从资质审核、供应商遴选、合同签订,到岗前培训、作业执行、过程核查及项目收尾各环节,通过文化培育实现减损提效的双重目标。
承包商致死事故的关键致因要素
石油、天然气及能源行业承包商高死亡率背后,存在着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:承包商作业的固有风险、高强度运营压力,以及安全管理的关键漏洞。深入解析这些致因要素,是预防未来事故的关键所在。
- 固有风险
承包商常需执行海上钻井、危化品处置、重型吊装等高危复杂作业。在持续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压力下,承包商往往面临资源缩减与监管缺位的双重困境,被迫在保障不足的条件下开展此类高风险作业。 - 经济压力
油气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挤压,往往迫使企业压缩成本。这直接导致承包商雇佣成本降低、安全投入削减,进而诱发为追求效益而采取危险作业捷径的恶性循环。 - 工期压力
高度竞争的行业特性导致工期紧缩成为常态,承包商往往被迫在 "安全" 与 "进度" 之间做出危险抉择。 - 人员流动性风险
承包商队伍的高流动率易导致三大安全隐患:培训不足、作业环境生疏和安全规程执行不连贯,形成系统性安全漏洞。 - 技能适配缺口
承包商资质能力与作业复杂度的不匹配,特别是当人员技能水平无法满足高风险作业要求时,将引发重大安全隐患。 - 文化认知与领导力差异
企业与承包商在安全文化、作业优先级、操作实践及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差异,极易引发危险性的沟通断层与安全程序执行疏漏。